查看: 4120|回复: 0

乾隆御史话  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2-3-19 20:30:56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<

        话说乾隆三十(1765)年正月,雄才大略的乾隆皇帝奉皇太后准备第四次南巡,计划在山东省(今河北省)馆陶县下榻,早有消息快马加鞭通报馆陶县知县张顾鉴。

 

  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,经过山东,要来馆陶县,张知县哪敢怠慢,迎驾首要任务就是先找个住的地方,盖个行宫。大家想,乾隆南巡可不是几个人,那是一个庞大的队伍,乾隆皇帝对母亲非常孝敬,每次南巡都要奉皇太后出行,以便时时尽孝,加上嫔妃、皇子皇孙、王公大臣,船夫马夫,近万人。这么多人要住下,还要住好,行宫就是最大的事!

 

  张知县率领衙署群僚四下勘察,又呈请上司,最终选定馆陶古城(今山东冠县北馆陶镇)的西北角这地方,西北两面环城,于是就栽花植草,亭台楼舍,流水小桥,一应置办完毕。 花园建成了,起个什么名字呢?鉴于春秋时期郯子在鲁国百姓中的深远影响,就取名“郯子花园”。

  行宫建好了,就要考虑吃喝的事,张知县安排下属提前准备乾隆皇帝一行的膳食,鸡鸭鱼肉自不在话下。至于白酒一事,因张知县到馆陶赴任以来,尝过南馆陶百姓自酿的白酒,用高粱、大米、糯米、小麦、玉米五种粮食伴加清澈甘甜的卫运河水,精心酿造窖藏而成,不口干不上头,品质极佳,相信皇帝会喜欢,于是就备下百余坛白酒以防急用。

  正月二十,暖阳高照,龙舟轩昂,大小船只鳞次栉比,乾隆南巡队伍浩浩荡荡行至馆陶,山东巡抚以及大小官员在美丽的卫运河边馆陶渡口接驾,馆陶百姓站满官道两边,争相目睹乾隆皇帝龙颜。乾隆在龙舟上早已看到运河馆陶段河水清澈、河岸整饬一新,十分高兴;又见馆陶百姓夹道欢迎、山呼万岁,不禁心花怒放,传令要与山东大小官员共进晚宴。

 

  转眼间,夕阳西下,郯子花园行宫内大红蜡烛亮起来,乾隆皇帝和山东诸官员已稳坐席间。这时,馆陶张知县走到乾隆皇帝席前,高声道:“适逢乾隆盛世,国家昌盛,百姓安康,陛下与臣等共餐,足显陛下体恤民情,爱民如子。馆陶五粮纯酿卫河香,乃馆陶名酒,不知陛下能否赏光浅饮几杯?”乾隆闻言高兴地说道:“既有馆陶美酒,每席发一坛,让大家品尝。”张知县恭恭敬敬地给乾隆皇帝敬上一杯卫河香,乾隆细细品尝,只觉得酒味甘甜,入口绵长,酒香悠远,不觉龙心大悦,遂吟诗一首:卫水西来挟浊漳,汇川北往色微黄。更无关键资宣蓄,顺注乘流直进航。几度溯洄复溯游,通漕实籍古人谋。善经理自足轮挽,冒险何须海运筹。

  随后降旨,命宫廷御用酿酒师杜清林到馆陶查看美酒源头,传授宫廷酿酒技艺,将所酿美酒定期送至京城御用。

 

  杜清林奉旨到馆陶后,与县令张顾鉴一起来到献美酒的“张记”酿造作坊,向酒坊掌柜张聚德详细了解酿酒所用粮食和酿酒工艺,对“张记”酿酒作坊的酿酒工艺大加赞赏,与作坊掌柜张聚德一见如故,二人攀谈甚欢。杜清林留驻馆陶三年,后与张聚德结为异姓兄弟,悉心向张聚德传授大清宫廷酿酒技艺,张聚德将自身技艺与宫廷酿酒技艺相融合,形成自己独特的酿酒秘诀。张记出酒,其酒芳香四溢、口感绵柔净爽、回味悠长,后“张记”被指定为皇家宫廷御酒坊。据史料记载,“张记”御酒坊,雇佣伙计就有百号人之多,年产白酒50000坛,确保了宫廷御用之需。

  因“张记”御酒坊的发展,使得馆陶酿酒一时名噪中原,誉满京华。运河沿岸酿酒之风大盛,酒坊遍布大街小巷,引吸了山东、山西、陕西等多地客商前来馆陶购酒,供不应求。至乾隆58年(1793年)馆陶一地向官府报捐数为4万缸,馆陶酿酒业从者达数万人之众。

  自张聚德后,“张记”酒坊御酒酿造工艺传于后人十几代,直至民国时“张记”酒坊仍在经营。张怀镇先生继承先人酿酒技艺,沿袭大清宫廷酿酒秘制,重振乾隆御酒皇家风范。公司始建于1993年,2007年张怀镇先生在原基础上投入千万身家成立“河北乾隆御酒业有限公司”。他坚持“真五粮、真酿造、真窖藏”,使这一传统酿酒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,“窖中窖”这一千古独创更是把乾隆御酒推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。

  目前,这种特殊的宫廷酿酒技艺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和肯定,2019年5月列入“馆陶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,2021年列入“邯郸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。

 

来自: Android客户端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